back_img
好工具
>
百家姓
>

部首:一

读音: jǐng

笔画:4

部外笔画:2

笔顺:横、横、撇、竖笔顺演示

井姓图片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952018年2014年
2013年3062007年2006年278
1995年2341987年2651982年141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17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起源

井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

井姓的部分 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代史上出现很早。

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省邢台市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都分布于陕西周原;而事实上在米脂县就有井姓人家因为族灭分而为五jing。jin;姓的传说[京景荆金靳],那里也有山上的古迹叫“五分路”。事实上在“京景荆金靳”这五姓活跃的历史时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却很难发现。我们不了解这个姓分出五姓之后到底隐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一个朝代的历史之久,怎么恢复起来的,应该也有传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结束清政权的人就是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岳秀在20世纪30年代镇守陕西榆林号称“榆林王”,是个一等一的“土皇帝”。现的井姓多保留在陕西和辽宁,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出自姜姓

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

出自姬姓

周公四子邢侯之后.见杨宽《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见《穆天子传》。

始于春秋

是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

同宗

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见《姓源》。

蒙古姓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的第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组成的部落,世居扬什木(又作阳石木,蒙古游牧地,博古罗特氏、和尔钦氏、喀克锡哩氏、锡尔弼氏、锡喇德氏世居地,辽宁 彰武西),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清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和尔钦氏等多冠汉姓为井氏,读音皆作jǐng(ㄐㄧㄥˇ),满语拼音为Hercin Hala。

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八位,人口约二十三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4%左右。

井氏主流起源于周时的虞国,始祖井伯是当时虞国大夫,则井氏最早发祥之地应在今平陆一带。虞国后灭于晋国,井伯子孙纷纷外迁,一支播迁于今陕西兴平一带,一支播迁于今河南南阳一带,至秦汉在上述二地发展成郡姓望族。

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井氏子孙以上述两地为中心,广播于北方之山西、河北、山东、甘肃诸省,并有南入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之地者。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井氏南迁者始渐多起来,加之此后的南宋偏安江南,战乱不断,井氏子孙播迁的范围更广,今江西、福建、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均有了井氏人家。

明朝初期,山西井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历有明一代,井氏在全国分布愈广,台湾等南部省份亦有井氏入居。

清朝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之贫民伴随闯关东之风潮进入东北三省,其中就有井氏。如今,井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陕西等省为多。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扶风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五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jī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景县、乐亭、黄骅,山东之东平、平度、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长治,湖北之老河口、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云:“炎帝姜姓之后。”望出扶风、南阳。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百里氏,春秋时秦百里奚字井伯,其支子以井为氏。”(按:《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井……虞大夫井伯,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或云:百里奚即井伯,故此之井氏虽以字为氏,亦系出姜姓。)(3)或出自古西羌族,由复姓“罕井”所改(“罕井”或作“罕幵”)。《穆天子传》有周大夫井利,或为井氏之始?汉代有井丹,郿人;宋代有井渊;明代有井源,驸马都尉,追封钜鹿侯;又有井田,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

二、

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辽宁、陕西等省多此姓,两省井姓约占全国汉族井姓人数59%。

井姓起源:

1、炎帝之裔,姜姓之后。一说,为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但邓名世云:井氏为姜子牙之后,未知何据。

2、春秋时虞国大夫食采于井,谓之井伯(一作邢伯),其后以邑为氏。

3、满族姓。

井姓名人:

井利,春秋时期国大夫。

郡望:扶风、南阳。

历史名人

井姓古代名人

井在清朝(约公元一六六二年前后在世),字存士,顺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登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进士。初任平阳司李,精敏独特,决狱多平反。令永安时,除李唐宗与刘尽忠之谋逆。再迁兴县,因事罢归。归后,日以诗文自娱。在著有铁潭诗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诗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讲约六谕解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井玉树清朝,雍正时(一七二三―一七三五)直隶(河北)文安人。字丹木,号柏亭。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饮酒半酣,挥洒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铁戏印谱。《墨香居画识、广印人传、墨林今话》

井姓近代名人

井勿幕(1888-?),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

井岳秀(1871-1936),西北军的一位奇人,井字嵩生,排行十,人多称“井十”,原籍蒲城井家原,少年时武功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结交江湖游侠,在关中颇有名,早年中过武秀才,是张作霖的拜把子。1905年,受其弟井勿幕(同盟会创始人井勿幕,是陕西最早的同盟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并一起创立同盟会陕西支部。他积极活动,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蒲案”、“西安起义”等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委以工兵独立营营长。1913年9月,首次北上榆林,妥善处理了“神团”反洋教、反产烟苗事件。1916年,升任陕西第三区警备司令,适逢陕北盗匪猖獗,他率部剿灭,沿途灭盗甚多,于同年再次到达榆林。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他为陕北镇守使,此后一直镇守榆林,几经变更,先后由刘镇华委以骑兵旅长,吴佩孚委以西北路联军总司令。1925年段祺瑞执政府任命为陕西军务帮办。1927年由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驻陕副司令,兼第九路军总司令,后缩编任命为十八师师长。1931年,蒋介石改任为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在陕北也办过一些实业,先后筹措创立榆林女子师范学校、榆林职业中学;扩建高等小学、创办《上郡日报》,筹办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鼓励民众合股办工厂。他本人也私设商号,合股经营“裕惠号”,“太原惠记军衣庄”,“榆林惠记工厂”,“神木官碱局”等。1936年农历1月20日,因手枪走火身亡。井岳秀久镇西北,长期镇守榆林,人称“榆林王”。属于西北军中“一字并肩王”的地位。难得的是此人权力欲望不强,并不多扩张势力,杨虎城打不过北洋军的时候他曾经仗义收留,等杨作了十七路军总司令,井却依然是一个八十六师师长,他也恭执部下之礼,毫无骄凛之意。,外蒙宣布独立的时候,伊克昭七旗王公在苏联唆使下也准备叛国,井岳秀出兵河套,通过交友、赛马、拜把等方法,终于说服了这些蒙古上层人士,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功不可没。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扶风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五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jī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景县、乐亭、黄骅,山东之东平、平度、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长治,湖北之老河口、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云:“炎帝姜姓之后。”望出扶风、南阳。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百里氏,春秋时秦百里奚字井伯,其支子以井为氏。”(按:《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井……虞大夫井伯,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或云:百里奚即井伯,故此之井氏虽以字为氏,亦系出姜姓。)(3)或出自古西羌族,由复姓“罕井”所改(“罕井”或作“罕幵”)。《穆天子传》有周大夫井利,或为井氏之始?汉代有井丹,郿人;宋代有井渊;明代有井源,驸马都尉,追封钜鹿侯;又有井田,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

二、

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辽宁、陕西等省多此姓,两省井姓约占全国汉族井姓人数59%。

井姓起源:

1、炎帝之裔,姜姓之后。一说,为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但邓名世云:井氏为姜子牙之后,未知何据。

2、春秋时虞国大夫食采于井,谓之井伯(一作邢伯),其后以邑为氏。

3、满族姓。

井姓名人:

井利,春秋时期国大夫。

郡望:扶风、南阳。

姓氏源流

一、jī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景县、乐亭、黄骅,山东之东平、平度、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长治,湖北之老河口、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云:“炎帝姜姓之后。”望出扶风、南阳。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百里氏,春秋时秦百里奚字井伯,其支子以井为氏。”(按:《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井……虞大夫井伯,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或云:百里奚即井伯,故此之井氏虽以字为氏,亦系出姜姓。)(3)或出自古西羌族,由复姓“罕井”所改(“罕井”或作“罕幵”)。《穆天子传》有周大夫井利,或为井氏之始?汉代有井丹,郿人;宋代有井渊;明代有井源,驸马都尉,追封钜鹿侯;又有井田,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

二、

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辽宁、陕西等省多此姓,两省井姓约占全国汉族井姓人数59%。

井姓起源:

1、炎帝之裔,姜姓之后。一说,为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但邓名世云:井氏为姜子牙之后,未知何据。

2、春秋时虞国大夫食采于井,谓之井伯(一作邢伯),其后以邑为氏。

3、满族姓。

井姓名人:

井利,春秋时期国大夫。

郡望:扶风、南阳。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五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jī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景县、乐亭、黄骅,山东之东平、平度、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长治,湖北之老河口、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云:“炎帝姜姓之后。”望出扶风、南阳。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百里氏,春秋时秦百里奚字井伯,其支子以井为氏。”(按:《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井……虞大夫井伯,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或云:百里奚即井伯,故此之井氏虽以字为氏,亦系出姜姓。)(3)或出自古西羌族,由复姓“罕井”所改(“罕井”或作“罕幵”)。《穆天子传》有周大夫井利,或为井氏之始?汉代有井丹,郿人;宋代有井渊;明代有井源,驸马都尉,追封钜鹿侯;又有井田,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

二、

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辽宁、陕西等省多此姓,两省井姓约占全国汉族井姓人数59%。

井姓起源:

1、炎帝之裔,姜姓之后。一说,为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但邓名世云:井氏为姜子牙之后,未知何据。

2、春秋时虞国大夫食采于井,谓之井伯(一作邢伯),其后以邑为氏。

3、满族姓。

井姓名人:

井利,春秋时期国大夫。

郡望:扶风、南阳。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