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908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善姓主要源自:芈姓。
善姓起源一
出自上古,始祖为善卷。
善姓起源二
出自芈姓。周代楚王同族有善姓。
善姓起源三
出自古楼兰国。楼兰国灭亡后,余民成立鄯善国,生活在孔雀河沿岸。后来因为气候变迁,孔雀河干涸,鄯善人移居吐鲁番,居民称善姓。如今善姓大部为楼兰后裔。
善姓为罕有姓氏,汉唐之际在河南一带发展,以河内郡为郡望。如今在江苏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善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河内郡秦置,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今河南西北部一带。
河内堂。
一、善sh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四川之通江、湖北之老河口、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布尔津、河北之尚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云:“善卷之后。善卷,尧时高士。”此以名为氏。《姓氏考略》注引《姓氏寻源》云:“《吕氏春秋》有善郑,为尧师,后因氏。”望出河内。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楚公族有善氏。”则此当系出芈姓。唐代有善道;五代有善友;宋代有善佋、善辰,俱进士;元代有善庆,嘉兴县丞;明代有善养,肇庆同知。
二、善
善姓分布:河南扶沟、商城、江苏启东、武进、四川汉源、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内蒙古乌审旗、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云林、台北、云南东川、河北肥乡、滦县等地均有此姓。
善姓起源:
1、《吕氏春秋》有善卷,为尧师,后因氏,见《姓源》。
2、楚公族有善氏。
3、回族姓。
善姓名人:
善兴,唐时博士。善养,明时大冶人,洪武中肇庆府同知。
郡望:河内,河东。
善姓古代名人
善导唐朝,高僧。俗姓朱,临淄人,一作泗州人。唐初净土宗僧人。幼于密州出家,后周游各地。贞观十五年赴并州石壁山玄中寺,师从道绰。十九年后,入长安,历住光明寺、实际寺,弘传念佛法门。调露元年,奉敕于洛阳龙门开凿奉先寺,由其监造之大卢舍那佛像,为唐代佛教艺术杰作。永隆二年三月卒,年六十九。后世尊其为莲宗第二祖。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往生礼赞偈》、《净土法事赞》、《般舟赞》、《观念法门》,又与道镜合撰《念佛镜》,均收入《大正藏》。,[2]
善无畏唐朝(637—735),高僧。本中天竺人。十三岁继为乌荼国王,后传位其兄,出家那烂陀寺,受瑜珈三密之教。开元时,至长安。玄宗为开内道场,住西明寺,尊为教主,译《大日经》等。是将印度佛教密宗传入中国之第一人。与金刚智、不空齐名,并称“开元三大士”。
善会唐朝,高僧。俗姓廖,汉广岘亭人。九岁于潭州龙牙山出家。受戒后往江陵听习经论,该练三学。后师华亭德诚。咸通十一年卜居澧州夹山,世称夹山和尚。从其受学者甚众。中和元年十一月卒。谥传明大师。
善道五代,南唐时禅僧。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南唐国主待以师礼,迎请供养。清凉文益有诗相赠。卒谥真寂禅师。
善名北宋,于阗国僧。乾德三年,以于阗国使者,与善法僧来朝,献于阗宰相给宋枢密使李崇矩书,愿与宋朝通好。太祖命崇矩以书及器币回赐。开宝二年,复来朝,贡阿魏子,赐号“昭化大师”,归国。
善洪北宋,北宋名僧。襄阳鹫岭沙门。真宗咸平五年春往天竺取佛经及佛牙、舍利,自秦州永宁寨出发,经过三十九国,入尸毗国,得佛牙五枚。舍利五十粒。途经大小雪山七十五座,江河不见底者大小三十三渡。于大中祥符八年四月还京(开封)。真宗到便殿亲迎,并赐紫衣银绢。后往随州(今湖北随州)大洪山,合佛牙、舍利并葬于此。
善权宋朝,高僧。俗姓高,字巽中,靖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崇宁中前后在世。落魄嗜酒。与祖可同学诗,诗名称次,而自负甚高。体貌清惧,人称为惧权。著有《真隐集》三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善住元朝,高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尝居吴郡城之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珽、虞集、宋无诸人相酬唱。远赠诗有云“阊门北去山如画,有日同师步翠微”。无答其见寄诗,亦有“句妙唐风在”之语。盖虽入空门,而深与文士同臭味也。集中《癸亥岁寓居钱塘千顷寺述怀诗》,有“高阁工书三十年”句。从英宗至治三年癸亥,上推三十年为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距宋亡仅十四年。其《赠隐者诗》,有“对食惭周粟,纫衣尚楚兰”句,盖犹及见宋之遗老,故所作颇有矩矱。观其论诗有云“典雅始成唐句法,粗豪终有宋人风”,命意极为不凡。及核其篇什,则但工近体,大抵以清隽琱琢为事,颇近四灵、江湖之派,终不脱宋人窠臼,所言未免涉于过高。然造语新秀,绝无蔬笋之气,佳处亦未易及。在元代诗僧中,固宜为屈一指也。
善启明朝,高僧。据《释氏稽古略续集》载:晓庵禅师,讳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长洲人,杨姓。甫能言,即通释典,如旧熟投入永茂院。剃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子无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郡之延庆寺,明年应召纂修《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僧伽黎。一时名士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师曰:“无论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乘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养生送死率皆从厚。”正统癸亥示寂。
善姓近代名人
善庆(?―1888),姓张佳。满洲正黄旗人。黑龙江驻防。咸丰、同治中,先后从胜保等镇压捻军,转战安徽、河南、湖北、山东、江苏诸地,击败任柱等部,赐号“济特固勒忒依巴图鲁”,封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历官吉林双城堡总管、杭州副都统至杭州将军。后调任绥远城、宁夏、江宁、福州各地。曾充御前侍卫,佐办海军事务。光绪十四年卒。谥勤敏。
善耆清末(?―1922),满洲镶白旗人。肃亲王。曾任镶红旗汉军都统宗人府宗正、参预政务大臣。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他奉命与李鸿章办理议和事宜。三十三年任民政部尚书。宣统二年(1910),黄复生、汪精卫等谋刺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他建议取“怀柔”政策,清廷遂将黄、汪改为终身监禁。次年任理藩部尚书。武昌起义后,奏请将黄、汪释放。南北议和,他与良弼坚决反对溥仪退位。民国建立后,迁居旅顺,公开投靠日本。1914年发起组织宗社党,进行复辟活动。次年,与巴布扎布等人在哈拉哈河等地发动武装叛乱,企图夺取奉天(今辽宁)。后病死。
河内郡秦置,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今河南西北部一带。
河内堂。
一、善sh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四川之通江、湖北之老河口、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布尔津、河北之尚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云:“善卷之后。善卷,尧时高士。”此以名为氏。《姓氏考略》注引《姓氏寻源》云:“《吕氏春秋》有善郑,为尧师,后因氏。”望出河内。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楚公族有善氏。”则此当系出芈姓。唐代有善道;五代有善友;宋代有善佋、善辰,俱进士;元代有善庆,嘉兴县丞;明代有善养,肇庆同知。
二、善
善姓分布:河南扶沟、商城、江苏启东、武进、四川汉源、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内蒙古乌审旗、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云林、台北、云南东川、河北肥乡、滦县等地均有此姓。
善姓起源:
1、《吕氏春秋》有善卷,为尧师,后因氏,见《姓源》。
2、楚公族有善氏。
3、回族姓。
善姓名人:
善兴,唐时博士。善养,明时大冶人,洪武中肇庆府同知。
郡望:河内,河东。
一、善sh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四川之通江、湖北之老河口、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布尔津、河北之尚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云:“善卷之后。善卷,尧时高士。”此以名为氏。《姓氏考略》注引《姓氏寻源》云:“《吕氏春秋》有善郑,为尧师,后因氏。”望出河内。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楚公族有善氏。”则此当系出芈姓。唐代有善道;五代有善友;宋代有善佋、善辰,俱进士;元代有善庆,嘉兴县丞;明代有善养,肇庆同知。
二、善
善姓分布:河南扶沟、商城、江苏启东、武进、四川汉源、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内蒙古乌审旗、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云林、台北、云南东川、河北肥乡、滦县等地均有此姓。
善姓起源:
1、《吕氏春秋》有善卷,为尧师,后因氏,见《姓源》。
2、楚公族有善氏。
3、回族姓。
善姓名人:
善兴,唐时博士。善养,明时大冶人,洪武中肇庆府同知。
郡望:河内,河东。
河内堂。
一、善sh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四川之通江、湖北之老河口、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布尔津、河北之尚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云:“善卷之后。善卷,尧时高士。”此以名为氏。《姓氏考略》注引《姓氏寻源》云:“《吕氏春秋》有善郑,为尧师,后因氏。”望出河内。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楚公族有善氏。”则此当系出芈姓。唐代有善道;五代有善友;宋代有善佋、善辰,俱进士;元代有善庆,嘉兴县丞;明代有善养,肇庆同知。
二、善
善姓分布:河南扶沟、商城、江苏启东、武进、四川汉源、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内蒙古乌审旗、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云林、台北、云南东川、河北肥乡、滦县等地均有此姓。
善姓起源:
1、《吕氏春秋》有善卷,为尧师,后因氏,见《姓源》。
2、楚公族有善氏。
3、回族姓。
善姓名人:
善兴,唐时博士。善养,明时大冶人,洪武中肇庆府同知。
郡望:河内,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