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百家姓
>

部首:艹

读音: mò

笔画:10

部外笔画:7

笔顺: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捺笔顺演示

莫姓图片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962018年962014年105
2013年992007年972006年105
1995年1651987年1371982年146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68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起源

莫姓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妫姓、鄚姓。

源于姬姓

莫姓得姓始祖是上古时期的颛顼帝。

颛顼帝,上古圣君三皇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义之子,炎黄联盟重要首领,号高阳氏。因居北方,故又称北帝;北方五行属水,其色黑,故又称黑帝。黄帝早期的活动范围在姬水流域,以姬为姓,生子二十五人,得姓十四人、十二姓,姬姓为其中之一。颛顼帝部落联盟下分八个氏族,建都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地天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神事、人事治理,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据史籍《三郡记》和《姓氏考略》记载,上古帝颛顼造鄚阳城(今河北任丘鄚州镇),其支庶子孙定居于鄚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氏,世代称莫氏至今,史称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颛顼为莫氏的得姓始祖。

源于芈姓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广韵》中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莫敖之职,亦称莫嚣,是与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职,并行执掌楚国之国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务训》中则称“莫敖”为“莫嚣”,指出其原为楚国最高行政官职,军、政两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开始称王时,莫敖之职仍然存在,后来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为重臣,与莫敖相互制约。在史籍《左传》的记载中,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处于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后的历代君主将莫敖废置不常,后来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叙楚国封官之事时,列莫敖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说明莫敖的地位逐渐降低。今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称莫敖本相当于大司马,后降至左司马之下。

其后世子孙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氏,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源于妫姓

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虞幕,虞幕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帐幕的人。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该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简笔形式。虞幕及虞舜的部分后人居于山西妫汭(虞舜娶尧帝二女于此),后世建立虞国、鲜虞国,从属于西周末代天子周携王姬望(别名姬余、姬余臣)势力。周携王姬望为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建都莫阳城或今望都县,与东周天子周平王同期为帝,周朝二王并立。其融入莫阳城的族人,以“莫”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鄚姓

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鄚县。周宣王姬静生二子,长子周幽王姬宫湦,次子周携王姬望(别名姬余、姬余臣)。幽王昏虐,迫弟裂土瓜分,兄弟宗室蔓散各方。姬望迁钜鹿郡,建莫邑国,都于巨鹿郡莫阳城(今河北任丘鄚州镇)或今望都县。幽王宠爱褒姒,废原王后申后及原太子姬宜臼。姬宜臼投奔外祖父申国。后,幽王废太子姬宜臼勾结申国、缯国及犬戎杀死周幽王,覆灭西周王朝,并在申国继位周平王。周人以废太子姬宜臼弑父杀弟、灭亡周室、无权继位为王之故,拥立周宣王次子姬望为周王,史称周携王、周携惠王,都于鄚阳城(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或望都县,周朝二王并立。姬望继位二十一年后,晋文侯袭杀周携王,周室重归一统。重回正统地位的周平王给姬望赐恶谥“携王”,抹杀莫邑国一切历史记载,诸侯公卿不敢公开谈论莫国之事,讳谈“莫国”如深渊,后世则由《春秋谷梁传》写出“讳莫如深”一词,最后结为成语。莫字本义为暮,经莫国之事后,莫字也从此形成了否定语义。(详见战国出土文物楚简《系年》,魏国出土文物史书《竹书纪年》)

姬望的后裔传至第三十三世孙姬振(姬振扬),初官执戈郎,因功在汉室,官至钜鹿侯,食采于莫州鹿台,赐姓莫氏,成为该支莫氏始祖。莫振(莫振扬)因后来支持王莽新朝的复古运动,东汉建立后重修《汉书》,作废汉平帝至王莽新朝时期三百多位公侯爵位,从此史书无闻。

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人口第一大省为广西,莫姓人口占到一百零三万两千人。

历史上莫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期的莫姓主要分布于河北和长江以南地区。到南北朝时由于鲜卑族的汉化,河南、湖北地区的莫姓繁衍较快,但是中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的莫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

宋朝时期,莫姓大约有7万人,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甘肃和江苏三省,这三省莫姓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88%,其次分布于江西、福建、河南三省。浙江为莫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莫姓总人口的51%,尤其是吴兴莫姓更是著名。全国形成了以西北甘肃、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莫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莫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为第一百四十一位姓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浙江、江苏,这四省莫姓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河北、安徽、湖北五省。广西为莫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莫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南部两广、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莫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北方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

当代莫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莫姓的人口已达到23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排在2013年新百家姓第99位。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莫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贵州三省区,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71%,

其次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南、海南、浙江,这五省的莫姓又集中了20%。

广西居住了莫姓总人口的36%,为莫姓第一大省区。

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8%以上,最高可达2.8%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7.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2%的莫姓人群。

在广东东部、江西南端、湖南大部、贵州西北、重庆、四川东南、云南中部,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4%--0.6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5.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5%的莫姓人群。

莫姓集中居住地点

现有莫姓最集中的地方有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莫姓村落,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桥头镇,常平镇司马约有莫姓人口约5万余人。

广西桂林的荔浦县,全县人口37万人,莫氏人口约3.5万人。

广西桂林的平乐县,全县人口45万人,莫氏人口约2万多人。

莫姓最大的莫氏村

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莫姓村落。在累河两边居住莫姓人口4500多人,其先祖是岭南首魁状元的第七代愚公的后裔,分别由丰乐围布基分徒和平洲迁徙(是堂兄弟关系)开族立村。平乐县的郡塘村被认为是全国最大的莫姓村,全村3000多人口,无外姓,都是姓莫,堪称莫氏一绝。

巨鹿郡(郡治今河北省平乡县):因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属于古巨鹿郡,所以莫姓以巨鹿郡为郡望为莫姓“钜鹿堂”之源,莫姓“钜鹿堂”在现任丘并不在古巨鹿郡郡治。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河间郡(郡治今河北省河间市):因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由“巨鹿郡”改属河间郡所以莫姓后人也以河间郡为郡望,堂号“河间堂”。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江陵郡(郡治今湖北江陵县):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桂林、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傣、蒙、瑶、锡伯、达斡尔、鄂伦春、彝、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邢子显《三郡记》注云:“以地为氏。颛顼造鄚,后去邑为莫。”“鄚”,战国时为赵邑。其地在今河北任丘县北。

2、其据《广韵》注云:“楚莫敖之后。”莫敖,楚官名,相当於中原之大司马。此当以官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邢莫氏、莫那娄氏均改为莫氏。”(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无“邢莫氏”)(4)或为幕氏所改。郑樵注云:“莫氏,即幕氏省文。”

5、《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诺海齐曰莫清。”

6、壮族之莫姓,广西之环江有分布。或为谟姓所改。原意为黄牛,养黄牛者以为姓。

7、达斡尔族之莫姓,则由墨尔迪音“哈拉”及其支属尼尔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

8、鄂伦春族之莫姓,则出自莫拉呼哈拉、莫日根哈拉,皆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莫姓,则由莫图里氏所改,盖亦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莫”而得。注(6)——(9)见《中国人的姓名》。唐代有莫休符,光化中融州刺史;明代有莫如忠,松江华亭人;清代有莫友芝,独山人。

二、

莫姓分布:分布较广,约点全国汉族人口0.094%。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65%。

莫姓起源:

1、古帝颛顼造鄚城(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30里),后去邑为莫氏。

2、其先楚人,以大为莫,故其官谓之莫敖,后以官为氏。一说,春秋时楚大夫莫敖之后。

3、莫系幕氏省文。

4、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5、北周时扶州莫氏出自吐谷浑人。

6、北魏时改莫那娄氏、莫多娄氏为莫氏,见《魏书·官氏志》。

7、明时赐元人诺海齐姓莫名清。

8、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舒穆哩氏后改姓莫。

9、清时广西庆远府土司莫姓,始于宋朝。

10、达斡尔族莫力登氏,汉姓为莫。

11、鄂伦春族莫拉呼氏,汉姓为莫。

12、锡伯族莫图里氏,汉姓为莫。

13、瑶、毛难、仫佬、苗、水、台湾土著、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莫姓名人:

莫珍元,汉时人,注《太公阴府》六卷。

郡望:江陵、巨鹿、河南,巨野。

历史名人

莫姓古代名人

莫邪春秋,本为春秋人名,后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据史籍记载,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传说干将莫邪锋利无比

莫含东汉,左将军,穆帝很赏识他的才能,经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国家大事。后来被封为关中侯。

莫愁南北朝,河南洛阳人,十五岁嫁为卢家妇。或将石城误为石头城(今江苏南京),今其地有莫愁湖。典出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南朝梁武帝萧衍诗《莫愁歌》中人物,洛阳美女,心灵手巧,十五嫁入富室卢家,十六生儿阿侯,在卢家富贵终老。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

莫琮宋朝,官吏,字叔方。仁和人。历经明、福两州官。他的品行相当高尚,并且教子有方。他有五个儿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俱登科。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是“燕山五宝”。

莫蒙宋朝,湖州人,官吏、学者。在太学读书时,以文鸣京师。就特科出仕,由县丞累官至通化军知府。工诗,词尤婉丽。有《卧驼集》。

莫胜明朝,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书画家。曾任虎贲左卫经历。工书画,善绘鱼。

莫藏明朝,浙江海盐人,字用行,号素轩,明代学者、书画家。其博涉经史,能诗,工书画。有《素轩稿》、《五音字书辨讹》等。

莫骏明朝,广西省平乐人,官吏。举人出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做官二十余年,人称廉洁。

莫修符唐朝,文人。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他所写的《桂林风土记》,很有文化价值,文才也很好。世传的佳作。

莫宣卿唐朝,字仲节,号片玉。广东省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年),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莫君陈北宋,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官吏。仁宗时进士。神宗熙宁年间新置**科,中首选,为王安石所倚重。有《月河所闻集》。

莫伯镕宋朝,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少有超乎世俗之志,年五十即归休,请名师教诲其子。子三人皆登科,时号“三莫”。长子莫济后又中博学鸿词科,居官给事中时,因反对外戚张说被罢职,后仕至司农少卿。次子莫汲曾为国子监正,因得罪秦桧被贬化州知府。三子莫冲亦曾中博学鸿词科,官任明州长史,以循良称。

莫如忠明朝,松江府华亭人,官吏、学者。嘉靖年间进士,累官浙江布政使。善草书、诗文有体要。有《崇兰馆集》。

莫如足明朝,广州府新会人,大臣。嘉靖年间进士。由庶吉士擢御史,曾经弹劾仇鸾,有直声。官至大理左丞,数伸冤狱。

莫友芝清朝,道光举人,独山人。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精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工于诗,他的书法也很好,在当时与遵义的郑珍齐名,当时号称“郑莫”。著作有:《声韵考略》、《遵义府制》、《过庭碎》、《唐本说文木部芊异》。

莫是龙明朝,画家,字云卿,华亭人。后来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十岁就能写诗作对。擅长于书画,著有《石秀斋集》、《画说》等。

莫洛清初,大臣。莫洛初授刑部理事官,康熙六年,擢左副都御史。七年,出为山西陕西总督,后累迁工部郎中。谥忠愍,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子常安,袭。

莫我愚清朝,湖南省善化(今长沙)人,书画家。工诗,不喜为时文。于真、行、草书、指头书、筋头书,皆不学而能。工法山水,尤善写照,所绘莫不神态毕肖。

莫与俦清朝,贵州省独山人,官吏、学者。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盐源知县,后改遵义府学教授。有《贞定先生遗集》。

莫仕睽清朝,广西平南人。参加太平军,清咸丰六年为刑部尚书。咸丰十一年升迁为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伍天将,任藩镇统官。曾处理外交事务,后来封为补王。同治三年发觉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在天京阴谋叛乱,与浙江的巡抚曾国荃暗中勾结,于是他当面指责李秀成,并带领军队将宋永祺从忠王府中抓获逮捕。天京陷落以后,他回家乡平南。逝世的时候有70岁。

莫荣新民国,字日初,广西省桂平人,莫宣卿之孙莫平米后裔,行伍出身。早年跟从陆荣廷坐镇梧州,担任广西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民国四年(1915年)担任桂平镇守使。民国五年参加护国战争,升为第三军军长。后来转任广东省广惠镇守使。民国六年任广东督军。后参加护法战争,曾经担任护法军政府代理总裁兼陆军部长。民国九年被陈炯亮所逐,败回广西。

莫题北魏,莫含孙,莫云弟,道武帝时以功赐爵东宛侯。因侍宴不敬获罪,黜为济阳太守。后令其监造平城。因久而懈怠,赐死。

莫月鼎宋末元初,道教名師。

莫姓近代名人

莫桂兰(1892-1982),广东高州人,自幼得家传跌打医术和莫家功夫,为黄飞鸿第四任夫人,随夫学得一身武艺,曾出任福军拳术教练和邓芳“义勇堂”助教。黄飞鸿去世后,她先后创办“黄飞鸿国术社”和“黄飞鸿健身学院”,将黄飞鸿的武艺发扬光大。

郡望

巨鹿郡(郡治今河北省平乡县):因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属于古巨鹿郡,所以莫姓以巨鹿郡为郡望为莫姓“钜鹿堂”之源,莫姓“钜鹿堂”在现任丘并不在古巨鹿郡郡治。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河间郡(郡治今河北省河间市):因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由“巨鹿郡”改属河间郡所以莫姓后人也以河间郡为郡望,堂号“河间堂”。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江陵郡(郡治今湖北江陵县):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桂林、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傣、蒙、瑶、锡伯、达斡尔、鄂伦春、彝、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邢子显《三郡记》注云:“以地为氏。颛顼造鄚,后去邑为莫。”“鄚”,战国时为赵邑。其地在今河北任丘县北。

2、其据《广韵》注云:“楚莫敖之后。”莫敖,楚官名,相当於中原之大司马。此当以官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邢莫氏、莫那娄氏均改为莫氏。”(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无“邢莫氏”)(4)或为幕氏所改。郑樵注云:“莫氏,即幕氏省文。”

5、《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诺海齐曰莫清。”

6、壮族之莫姓,广西之环江有分布。或为谟姓所改。原意为黄牛,养黄牛者以为姓。

7、达斡尔族之莫姓,则由墨尔迪音“哈拉”及其支属尼尔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

8、鄂伦春族之莫姓,则出自莫拉呼哈拉、莫日根哈拉,皆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莫姓,则由莫图里氏所改,盖亦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莫”而得。注(6)——(9)见《中国人的姓名》。唐代有莫休符,光化中融州刺史;明代有莫如忠,松江华亭人;清代有莫友芝,独山人。

二、

莫姓分布:分布较广,约点全国汉族人口0.094%。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65%。

莫姓起源:

1、古帝颛顼造鄚城(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30里),后去邑为莫氏。

2、其先楚人,以大为莫,故其官谓之莫敖,后以官为氏。一说,春秋时楚大夫莫敖之后。

3、莫系幕氏省文。

4、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5、北周时扶州莫氏出自吐谷浑人。

6、北魏时改莫那娄氏、莫多娄氏为莫氏,见《魏书·官氏志》。

7、明时赐元人诺海齐姓莫名清。

8、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舒穆哩氏后改姓莫。

9、清时广西庆远府土司莫姓,始于宋朝。

10、达斡尔族莫力登氏,汉姓为莫。

11、鄂伦春族莫拉呼氏,汉姓为莫。

12、锡伯族莫图里氏,汉姓为莫。

13、瑶、毛难、仫佬、苗、水、台湾土著、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莫姓名人:

莫珍元,汉时人,注《太公阴府》六卷。

郡望:江陵、巨鹿、河南,巨野。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桂林、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傣、蒙、瑶、锡伯、达斡尔、鄂伦春、彝、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邢子显《三郡记》注云:“以地为氏。颛顼造鄚,后去邑为莫。”“鄚”,战国时为赵邑。其地在今河北任丘县北。

2、其据《广韵》注云:“楚莫敖之后。”莫敖,楚官名,相当於中原之大司马。此当以官为氏,系出芈姓。

3、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邢莫氏、莫那娄氏均改为莫氏。”(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无“邢莫氏”)(4)或为幕氏所改。郑樵注云:“莫氏,即幕氏省文。”

5、《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诺海齐曰莫清。”

6、壮族之莫姓,广西之环江有分布。或为谟姓所改。原意为黄牛,养黄牛者以为姓。

7、达斡尔族之莫姓,则由墨尔迪音“哈拉”及其支属尼尔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

8、鄂伦春族之莫姓,则出自莫拉呼哈拉、莫日根哈拉,皆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

9、锡伯族之莫姓,则由莫图里氏所改,盖亦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莫”而得。注(6)——(9)见《中国人的姓名》。唐代有莫休符,光化中融州刺史;明代有莫如忠,松江华亭人;清代有莫友芝,独山人。

二、

莫姓分布:分布较广,约点全国汉族人口0.094%。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65%。

莫姓起源:

1、古帝颛顼造鄚城(故城在今河北任丘北30里),后去邑为莫氏。

2、其先楚人,以大为莫,故其官谓之莫敖,后以官为氏。一说,春秋时楚大夫莫敖之后。

3、莫系幕氏省文。

4、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5、北周时扶州莫氏出自吐谷浑人。

6、北魏时改莫那娄氏、莫多娄氏为莫氏,见《魏书·官氏志》。

7、明时赐元人诺海齐姓莫名清。

8、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舒穆哩氏后改姓莫。

9、清时广西庆远府土司莫姓,始于宋朝。

10、达斡尔族莫力登氏,汉姓为莫。

11、鄂伦春族莫拉呼氏,汉姓为莫。

12、锡伯族莫图里氏,汉姓为莫。

13、瑶、毛难、仫佬、苗、水、台湾土著、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莫姓名人:

莫珍元,汉时人,注《太公阴府》六卷。

郡望:江陵、巨鹿、河南,巨野。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