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112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速姓速姓起源一
据史籍《元史》记载,阿儿思兰,蒙古哈剌鲁部阿速氏氏族首领。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以兵围阿儿思兰之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阿速·阿儿思兰偕其子阿散真迎谒军门。元宪宗赐手诏,命阿速·阿儿思兰专领阿速氏族人,且留其军之半,余悉还之,俾镇其境内。以阿速·阿散真随在左右。回程途中,遇阇儿哥叛军,阿速·阿散真力战而亡,元宪宗遣使裹尸还葬之。当时阿速·阿儿思兰对元宪宗之使臣说:“臣长子死,不能为国效力,今以次子捏古来献之陛下,愿用之。”遂又遣次子阿速·捏古来至,元宪宗命其跟从兀良哈台征讨哈剌章,有功,兀良哈台赏以白金名马。后来阿速·捏古随从元宪宗征伐南宋,被宋军射死。
在阿速·阿儿思兰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其始祖称谓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速氏、苏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速姓速姓起源二
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族著名将领别速惕·抄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元史》记载:“抄儿,别速氏。世居汴梁阳武县,从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收附诸国有功。又从征金,殁于阵。”别速氏,亦称别速惕氏,即蒙古别速台部,为蒙古族古老的部族之一。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子察剌海领忽收嫂为妻,生一子,取名别速台。别速台后来组织了别速惕氏族,《宋史》称其为别速台部,其族人以别速惕为姓氏。别速台的儿子叫别速惕·抄海,继续跟元太祖征河南、山东,亦战死于战场。别速惕·抄海之子别速惕·别帖,将其父军,从攻鄂州,以功赏银帛衣甲等,继从皇太子忽哥赤西征大理国,亦战死于战场。别速惕·别帖之子别速惕·阿必察,在大蒙古国薛禅汗(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授武略将军、蒙古千户,赐金符。后随从元世祖围攻湖北襄樊,复渡江,夺取阳罗堡岸口,以功赏白金,进宣武将军、蒙古军总管,管领左右手两万户军。
在别速惕·阿必察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其氏族称谓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速氏,后有改苏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速姓速姓起源三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阿鲁剌·玉速帖木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玉速帖木儿,亦称玉昔帖木儿,阿鲁剌氏,是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执政时期的重臣,原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右手万户那颜博尔术的嫡孙。阿鲁剌·玉速帖木儿在二十岁时袭父职为万户那颜,驻军在按台山(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阿尔泰山)。不久,奉元世祖之召,来到大都,以元勋世臣身分任怯薛官,深受元世祖的信任,被称为“月儿鲁那颜”(蒙语“能官”)。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阿鲁剌·玉速帖木儿出任御史大夫,任职二十年,为维护和扩大御史台的监察权力作了许多努力。至元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发起叛乱,元世祖亲征,阿鲁剌·玉速帖木儿率领先遣部队战胜了乃颜。次年,又在黑龙江流域同叛王哈丹作战。由于当时漠北地区局势极不稳定,反朝廷的海都等藩王的军队出没无常,元至元二十九年,阿鲁剌·玉速帖木儿被派去驻守杭海岭(今杭爱山)地区,加官知枢密院事,总领当地蒙古族、色目人和汉族人军队。在这期间,阿鲁剌·玉速帖木儿与抚军漠北的皇孙孛儿只斤·铁穆耳结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元世祖逝世后,阿鲁剌·玉速帖木儿联合勋臣伯颜,不顾宗室中的异议,抛开元世祖诸子和真金太子的长子、次子,迅速拥立了孛儿只斤·铁穆耳为元成宗。他和伯颜利用军权镇慑诸王大臣,又让御史台官员制造“皇天定命”的舆论,是这次帝位继承的最大策划者。元成宗即位后,封阿鲁剌·玉速帖木儿为大元朝太师,仍驻镇漠北。不久入朝议边事,病逝在大都(今北京)。
阿鲁剌·玉速帖木儿的后裔子孙中,后有取其名字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速氏,后有改苏氏者。
速姓速姓起源四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及其子孙,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速氏,源于古阿拉伯族,如今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四年(大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十六年,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率部西征,蒙古军占领了布哈拉,回回人苦鲁马丁和他的儿子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率部族骑兵千人归顺,从此终生仕事元廷。相传,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是著名的穆斯林先知阿布·阿尔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台列卜·本·哈希姆(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的第三十一世孙,“赛典赤”(Sayyid)的阿拉伯文原意为“荣耀的圣裔”,即伟大的贵族;“赡思丁”(Ajjal Shams al-Din)的含义是“宗教的太阳”;“乌马尔”(Omar)的意思则是“长寿”。因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聪明英武,颇受成吉思汗的信赖和重用,任为帐前侍卫,跟随南征北战。到了大蒙古国木亦坚汗(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大蒙古国蒙哥汗(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执政时期,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后于南宋度宗赵禥咸淳十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出任云南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执政期间,兴屯田、修水利、置驿道、办教育,改革行政制度,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功绩显赫,威望甚高,百姓们都自觉地为他树碑。在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逝世后,元世祖亲自宣布“赛典赤虽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诛之”。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有五子二十三孙,长子纳速拉丁(元朝云南省平章政事、陕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元朝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元朝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元朝云南省平章政事)、五子马速忽(元朝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的长子纳速拉丁后裔子孙甚众,多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在方志《陕西通志》中记载:“元初,贵族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其中拉氏在回族中被视为拉氏正宗,其同宗同源的还有剌氏、喇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这五个子嗣的后裔分衍有赛氏、纳氏、哈氏、速氏、忽氏、马氏、撒氏、沙氏、丁氏、闪氏、穆氏、杨氏、郝氏,即所谓回族“十三姓”。回族中的其它姓氏,有许多都是从这十三姓中再分衍出来的。
速氏主要出自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的长子纳速拉丁,其后裔子孙中有取其名字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速氏;亦有称苏氏者。现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宜良县。
速姓速姓起源五
在云南当地,据老一辈的人说,“速”姓本不姓“速”,而是蒙古族的“束”姓的人被发配到云南,而行程中并没有坐骑可乘,所以加了一个走字底,“束”姓成了“速”姓。
速姓速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兀良哈·速不台,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兀良哈·速不台,公元1176~1248年,蒙古兀良哈部人(乌梁海氏,今蒙古兀良合)。著名蒙古将领。兀良哈·速不台的先辈世代渔猎于斡难河上,遇敦必乃皇帝(成吉思汗的高祖父屯必乃薛禅),因相结纳,至元太祖成吉思汗时,已五世。兀良哈·捍里必生兀良哈·孛忽都,众人皆称其为“折里麻”,汉义“有谋略之人”。兀良哈·孛忽都的三世孙叫兀良哈·合赤温,生兀良哈·哈班。兀良哈·哈班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兀良哈·忽鲁浑,次子就是兀良哈·速不台,俱骁勇善骑射。
在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春季,成吉思汗在合兰真沙陀之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乌珠穆沁旗)被克烈亦惕部首领王罕·脱里之子桑昆率大军突然包围,寡不敌众下遭到惨败,成吉思汗在败退班朱尼河时(今克鲁伦河),兀良哈·哈班当时驱赶群羊慰劳成吉思汗,不料遇到一群强盗,被执。兀良哈·忽鲁浑与兀良哈·速不台兄弟俩继至,以枪疾剌之,其首领人马皆倒,余党逸去,遂免父难,羊群得达于行在所。兀良哈·忽鲁浑后以百户跟从成吉思汗与乃蛮部大战于长城之南,兀良哈·忽鲁浑远距离以弓箭射敌,百发百中,乃蛮部众奔阔赤檀山而溃。兀良哈·速不台是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剽悍战将之一,誉称“四狗”(即“四先锋”)之一。南宋嘉定五年(成吉思汗七年,公元1212年),蒙古军攻金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他率兵先登。后在进击篾里乞残部时,俘获两将,攻灭该部。
南宋嘉定十二年(成吉思汗十四年,公元1219年),兀良哈·速不台跟从成吉思汗西征,次年受命与哲别率军追击花刺子模国王摩柯末,先后转战于宽定吉思海(今里海)沿岸等地。进而击败斡罗思、钦察联军和不里阿耳军,南宋嘉定十七年(成吉思汗十九年,公元1224年)率军东还。
南宋绍定四年(金正大八年,木亦坚汗三年,公元1231年),兀良哈·速不台随孛儿只斤·拖雷率军绕道宋境迂回攻击金国,并献疲敌之计,以少击众,歼灭金军主力于三峰山地区(今河南禹县)。随后,率军进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又参加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之战,为灭亡金国立下巨大战功。
南宋端平二年(木亦坚汗七年,公元1235年),兀良哈·速不台以先锋之职随孛儿只斤·拔都西征,击灭钦察部,并攻陷俄罗斯许多城池。
南宋淳祐元年(木亦坚汗十三年,公元1241年),速兀良哈·速不台率军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一直进抵马茶城(今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直到南宋淳祐三年(乃马真皇后称制二年,公元1243年)还师蒙古。南宋淳祐八年(库裕克汗三年,公元1248年)病逝,终年七十三岁。
在兀良哈·速不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速不台氏,后以其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称速氏,世代相传至今。
速姓速姓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伯苏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别速惕氏部落的后裔,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isu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谢氏、伯氏、苏氏、速氏等。
⑵.蒙古族博尔济克氏,源出金国时期婆速火部的博勒和氏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k Hala,所冠汉姓中有速氏。
⑶.蒙古族图尔格氏,汉义“急速”,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rge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以其姓氏汉义为汉化姓氏者,所冠汉即为速氏。
速姓速姓起源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额苏哩氏,亦称鄂苏哩氏、阿苏氏、阿苏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阿速氏及其分支安煦烈氏,以姓为氏,满语为Esuri Hala,汉义“网”,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额苏里、黑龙江及松花江沿岸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额苏哩氏多冠汉姓为苏氏、速氏等。
⑵.满族富色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速烈”,以姓为氏,满语为Fusere Hala,汉义“花椒”,世居屯昂阿(今内蒙古海拉尔河北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蒲氏、富氏、速氏、花氏等。
⑶.满族赫书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和速嘉部落,以姓为氏,满语为Hesu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吉林吉林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赫氏、书氏、速氏、禾氏、底氏等,其中速氏、禾氏、底氏三支的鼻祖,皆为金国末期著名的总帅禾速嘉·兀底,传说,金哀宗完颜·宁甲速执政初期(公元1224年),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知府石盏·女鲁欢晋升为枢密副使、权参知政事,后被金军统马军元帅蒲察·官奴所杀,禾速嘉·兀底便代替石盏·女鲁欢为金国总帅。后金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周围发生了兵变,蒲察·官奴派遣两个士兵召集禾速嘉·兀底前来商议,并说明自己是善意的,不会加害之。禾速嘉·兀底听了很高兴,便给那两个传信的使者各十颗金星,一同去见蒲察·官奴。谁知这两个小卒恐受金之事泄露,于路上干脆将禾速嘉·兀底杀害了。不久的(公元1234年),大蒙古国也客那颜汗孛儿只斤·拖雷联宋攻金,金哀宗战败自缢,金国灭亡。禾速嘉·兀底的后裔子孙在迁逃过程中,多取氏族名称以及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称速氏、禾氏、底氏,以避蒙宋联军所害。至明朝以后,女真禾速嘉氏改为满族赫书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冠汉姓为赫氏、书氏。
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八百二十八位,以蒙古族、回族、满族居多。
今云南省的宜良县,吉林省的长春市,青海省的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北京市,内蒙古的赤峰市、包头市、呼伦贝儿市,海南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速市族人分布。
一、速sh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西之灵石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初见于《姓苑》。宋代有速希觉,知连州;明代有速斌,饶州五千户。
二、速s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路南、山西之灵石等地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清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姓苑》,归“入声”部。未详汉族速姓之源;回族之速姓,则为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以其祖辈名有“速”音,谐以汉字“速”而为单姓,后或谐“速”音而改姓“苏”。宋代有速希觉,连州知府;元代有速文焕;明代有速斌;清代有速秉植,任平乐知县。
三、速
速姓分布:云南东川、宁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
速姓起源:见《姓苑》。回、汉等民族均有此姓。
速姓名人:
速希觉,宋时知连州。速秉植,清时曾任平乐县知县。
速姓古代名人
速不台元朝(公元1176~1248年),蒙古族;兀良哈部人。著名蒙古将领。其先世猎于斡难河上,遇敦必乃皇帝,因相结纳,至元太祖成吉思汗时,已五世。捍里必者生孛忽都,众目为折里麻。折里麻者,汉言有谋略人也。三世孙合赤温,生哈班。哈班有二子:长子忽鲁浑,次子速不台,俱骁勇善骑射。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班朱尼河时,哈班尝驱群羊以进,遇盗,被执。忽鲁浑与速不台继至,以枪剌之,人马皆倒,余党逸去,遂免父难,羊得达于行在所。忽鲁浑以百户从帝与乃蛮部主战于长城之南,忽鲁浑射却之,其众奔阔赤檀山而溃。速不台是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誉称“四狗”之一。金崇庆元年,蒙古军攻金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他率兵先登。后在进击篾里乞残部时,俘获两将,攻灭该部。公元1219年,跟从成吉思汗西征,次年受命与哲别率军追击花刺子模国王摩柯末,先后转战于宽定吉思海(今里海)沿岸等地。进而击败斡罗思、钦察联军和不里阿耳军,公元1224年率师东还。 金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速不台随孛儿只斤·拖雷率军绕道宋境迂回攻金,并献疲敌之计,以少击众,歼灭金军主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地区。随后,率军进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又参加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之战,为灭金立下战功。 公元1235年,速不台以先锋随拔都西征,灭钦察,攻陷俄罗斯许多城池。 公元1241年,速不台率军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进抵马茶城(今布达佩斯),公元1243年还师蒙古,终年七十三岁。
速哥元初,蒙古克烈部人。著名蒙古将领。世传为李唐外族。其父怀都参加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速哥则事窝阔台汗。公元1230年出使金朝,抵汴京见金主,劝他纳贡。金主令其下拜,速哥大斥:“我大国使,为尔屈乎!”而绝之。出使期间,速哥“默识其地理扼险、城郭人民之强弱”,为窝阔台汗伐金提供可靠情报,并亲自参加伐金战争,在攻克汴京的战争中立功。灭金后,速哥任山西达鲁花赤。六十二岁逝世。后被元朝政府追封为推忠翊运同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宣宁王,谥号忠襄。
一、速sh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西之灵石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初见于《姓苑》。宋代有速希觉,知连州;明代有速斌,饶州五千户。
二、速s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路南、山西之灵石等地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清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姓苑》,归“入声”部。未详汉族速姓之源;回族之速姓,则为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之子纳速喇丁之后。以其祖辈名有“速”音,谐以汉字“速”而为单姓,后或谐“速”音而改姓“苏”。宋代有速希觉,连州知府;元代有速文焕;明代有速斌;清代有速秉植,任平乐知县。
三、速
速姓分布:云南东川、宁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
速姓起源:见《姓苑》。回、汉等民族均有此姓。
速姓名人:
速希觉,宋时知连州。速秉植,清时曾任平乐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