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百家姓
>

部首:阝

读音: bǐng

笔画:7

部外笔画:5

笔顺:横、竖、横折钩、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笔顺演示

邴姓图片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41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499
1995年4961987年1982年397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14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起源

前期

始于春秋,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据《通志》载,邴是春秋时的一个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县东。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中期

出自春秋时期,以封地为姓,是齐大夫邴鸀的后代。据《通志》载,邴,又名祊,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费县东。齐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里。他的子孙后代,就以邴为姓,称邴氏。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鲁国(后改鲁郡,亦称鲁国郡)。

发展

出自赐姓,汉代名将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时,李广的后代归顺魏国,魏帝在邴殿接见了他们,赐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广的后代也称邴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邴氏望出鲁国。《郡望百家姓》记载:邴氏望出平阳郡。

鲁 国: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历史名人

邴姓古代名人

邴辅东晋,赵国栎阳人。自幼喜欢读书,长大以后多才多艺,尤其长于工艺制作。那时正处于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古代建筑都被毁于战乱之中。战后,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样为赵国恢复建成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名扬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

邴吉西汉,字少卿,鲁国北海人,曾官廷尉监,光武省右监。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宣帝即位,代魏相为丞相。

邴原东汉,名士。字根矩,北海朱虚(今临朐东南)人,有勇略雄气,黄巾军起义,避居辽东,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孙度,后归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将长史。死于随曹操征吴中。史评:“躬履清蹈。”

邴汉西汉末年,琅琊人,以清行而见称的名士,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时,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而乞骸骨归经秀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邴舟西汉,琅琊人,邴汉之侄。具有清操之行,邴丹养老自修,以“为官不过六百石”而不肯折腰。据说,他的名望超过了邴汉。

邴宛麟清未,莒县人,著名画家。

邴姓近代名人

邴郁邴原的曾孙,具有高名。成帝以博士征,郁辞疾不赴,以寿终。

郡望

据《姓氏考略》记载,邴氏望出鲁国。《郡望百家姓》记载:邴氏望出平阳郡。

鲁 国: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姓氏源流

一、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堂号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一、bǐng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亦作‘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则云:“一作‘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二、bìng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春秋时鲁大夫有邴泄。”。姑兼收。

三、

邴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邴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然此说不可信。

邴姓名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

郡望:平阳、鲁国。

变化:

1、亦作丙。

2、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