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百家姓
>

部首:门

五行:木

读音: kànhǎn

结构:半包围结构

繁体字:闞

笔画:14

部外笔画:11

笔顺:点、竖、横折钩、横撇/横钩、横、竖、竖、横、横、提、撇、横、撇、点笔顺演示

阚姓图片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262018年2014年
2013年2942007年2006年330
1995年3791987年3271982年360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80

内容来源于:hao86.com

起源

阚姓主要源自:姜姓。

阚姓,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阚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2017年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294位,人口19.6万人。阚,读音为kàn,总笔画数为14。

阚姓源出有:

阚姓起源一

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止,被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也有山东新泰新汶之说),世称阚止,齐简公时任丞相,后代以封邑为姓,形成阚氏。

阚姓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阚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邑于柴汶河畔(今山东新泰新汶),称阚邑。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阚是鲁国的一个地名,即第一个渊源中提到的古阚国之地。

阚姓起源三

是出自蚩尤,《皇览·冢墓记》记载,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因而说蚩尤姓阚,

其后代亦姓阚,并于每年十月祭祀蚩尤。《续夷坚志》记载,华州有蚩尤城。相传蚩尤阚姓,所以叫做阚蚩尤城,周围阚姓比较多。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市)重聚,大小与阚冢等.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

阚氏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位。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阚地的物产,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阚地就在现今山东汶上县一带。而阚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吕尚也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为姓,其后人因功受封吕国,以吕为氏;阚屯正是炎帝的传人。据《尚友录》的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名止,受封于阚地(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境),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阚。一支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将军阚姜尊镇守蒙邑东门,并在此建东门村(今蒙阴下东门村),其间族人曾赴东阳府为官,东阳府东晋时期所建(今青州北关),元大德年间又有族人阚显忠任益都路总管府知事,可考者自元、明始时,分迁各地:蒙阴寨子(今钢城区)、莱芜丈八丘、泰安西庄、泰安汶口东崔村(今宁阳)、沂源草埠官庄(今鲁村官庄)、益都(今青州)、岳阳山前(今博山天井湾一带)、临淄城北新集(今阚家寨)、济南府(济南、章丘周边)、微山湖、云门山后,沂水界湖(今沂南)、沂水埠口、新泰放城阚家庄、泗水南贺庄及东北、口外(张家口、承德一带)、江苏通州府(今南通)、江苏六合地区垛石桥、江苏邳州、山西古县、吉县、山西临汾襄陵县古山庄(今襄汾县)、山西屯留县苏村、陕西华县、陕西延长县、河南洛宁王范庄、河南郑州及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一支于明朝初年,迁徙于今滦县境内,现聚居于两个村庄。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江苏徐州贾汪区汴塘镇有一阚山村,建有阚氏祠堂。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部分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部分阚氏族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河南阚氏族人的一支随国民党军迁至台湾省桃源县散居,安徽阚氏族人的一支则随国民党军迁至台湾省嘉义市散居。

天水郡:天水在西汉时称上县,属陇西郡,汉武帝时置天水郡,天水属大水郡所辖;东汉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三国时为蜀魏相争之地。以后归属虽有变化,但天水之名始终未变。

会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原越地称大越,隶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

山东齐鲁堂、东蒙阚氏、安徽孝谨堂

一、(闞)k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齐卿阚止之后也。”《姓氏考略》亦注:“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阚本邑名,此当以邑为氏。阚邑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三国时吴有阚泽,山阳人,太子太傅;唐代有阚棱,章丘人,越州都督;宋代有阚洞、阚洙;元代有阚文兴,建康人;明代有阚云,成化举人,任知县;又有阚继禹,嘉靖进士。

二、(闞)

阚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2省阚姓约占全国阚姓人口55%。

阚姓起源:

1、黄帝支系姞姓之裔封于阚,即寿张之阚乡(故城在今山东阳谷、河南范县境内),后因以为氏。

2、阚,春秋时齐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西南之南旺河中),鲁昭公取阚,即为其地,齐大夫食采于此,因氏。一说,春秋时齐悼公大夫阚止之后。

3、满族姓。

阚姓名人:

阚泽,三国时东吴名将,会稽山阴人。

郡望:会稽、天水。

历史名人

阚姓古代名人

阚泽三国,字德润。吴国山阴人。少时家贫,帮人抄书为业,每抄完一篇,朗读一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后来不但成为学者,而且精通历法数学,并举孝廉。进拜太子太傅。每次朝廷大议,经典所疑,都请教于他。以儒学勤劳,封为都乡侯。

阚骃南北朝,字玄阴,后魏时敦煌人,自小聪敏好学,博通经传,三史群言,经目则诵,在学界就已出名,时人谓之宿读,后来在朝中做尚书官。他注王朗《易传》,又撰《十三州志》行于世。官秘书考课郎中时,给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为中国文化史的整理作出了贡献。

阚棱唐朝,伏威邑人,猛将,其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伏威据江淮,以战功显,署左将军。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棱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从伏威入朝,拜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公祏反,棱与南讨,青山之战,与陈正通遇,陈方接,棱脱兜鍪谓众曰:“不识我邪?何敢战!”其徒多棱旧部,气遂索,至有拜者。公祏破,棱功多,然颇自伐。公祏被擒,乃诬与己谋;又伏威、王雄诞及棱赀产在丹阳者当原,而赵郡王孝恭悉籍入之,棱自诉,忤孝恭。遂以谋反诛。

阚姓近代名人

阚禹平(1891-1933.11),湖北省通山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在通山县镇南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5年任通山县镇南中学党支部负责人。先后在阳新、通山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组织建立农民赤卫军,并参加鄂南暴动。1927年,鄂南暴动失败后,与叶金波等人领导农民赤卫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以沉水山为中心的赤色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参加通山秋收起义,成功地夺取县城,消灭了县内的主要反动势力,建立了工农政府,任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委员,扩大了农民革命军,为鄂南农民秋收起义建立了后方基地。1928年通山县委在大畈竹林下重新成立,当选为中共通山县委委员。与叶金波、阮旦明、谭俊华、阮立梅等人团结战斗,恢复与整顿了5个区委和2个特支。各乡村建立了43个党支部,党员人数421人,有组织的工农游击队近1000人。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红3师成立,任红3师军需科科长,负责全师的给养供应。经常带领后勤人员筹粮筹款,并亲自组建了红3师后方医院和被服厂。还参加指挥了大畈、通山、龙港等战斗,受到鄂东南道委表彰。1932年11月随红3师转战江西。当部队行至横路时,遇敌重兵伏击。红军浴血奋战,部队伤亡惨重。部队突出重围后,回到龙港休整,被当时鄂东南道委保卫局以“改组派”罪名,错杀于龙港,时年4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阚维雍(1900~1944),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生于广西柳州。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一三一师师长,抗日英烈。阚维雍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医科学校,未几辍学回柳州。1919年,阚维雍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毕业后避居家乡。1924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一军军长时,任阚维雍为军部机要参谋。后任南宁军校教官。又先后任工兵、交通,通讯班主任、交通队、工兵队上校队长等职。并历任第七军工兵营营长,第五十七师参谋处处长,第四十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通讯团团长,交通处处长,第十九师参谋长等。1932年,阚维雍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入侵桂南,阚维雍以第十九师副师长,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率部抗日。1942年任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担任桂南防务。,1944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三一师师长的阚维雍奉命率部从南宁急驰桂林抵御日军,途经柳州,顺便探家。他草草交代全家举迁避开战乱外,就谈到他这次保卫桂林的光荣使命。连日的急行军,阚维雍双脚起了血泡,妻子极为心疼,劝他在家休息一天,但他说:“大敌当前,怎敢贻误军机,我是一师之长,不带头行军,怎能保证按期到达桂林,又怎能团结全师官兵,万众一心,共同战斗。国家多事之秋,正是军人尽职之时。”就这样,阚维雍探家不到半小时,屁股还没坐热就匆忙离去,这一别就是与妻子女儿的永别。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阚维雍为革命烈士,颁发了烈士证书。中共中央党史办公室还为之立传,载入青史。

阚思颖(1910-1971),又名甘棠,四川省南溪县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1926年加入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4年在宜宾叙府女中读书时,深受同学赵一曼的影响。由于拒绝其父将她嫁给一个恶霸的儿子,逃出家庭,先后到重庆中法大学、上海文治大学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投奔苏区参加革命。1933年进入瑞金中央党校高级班,后任中央局妇女部秘书。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任中央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遵义会议后,调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妇女科工作,1935年2月,留川滇黔边区任红军游击纵队司令部秘书,特委机关总支书记和政治宣传队队长。在战斗中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而且和男指挥员一道勇敢的投入和指挥战斗,一次,纵队驻守在威信罗布坳沙坝时,被叙南保商队和江安保安队围剿,和李桂洪观察了敌情后,主动请战,率领一个中队埋伏在苕藤坡将敌军的旗杆打断,率部猛攻,打死打伤敌部10多人,缴获10多支枪,将敌军赶出了威信境内,随后与纵队一起攻克了洛表,之后又捣了川南团队的老巢,端了洋炮台,使川南保安队不敢和红军战斗,得到了民众的赞扬。在长观司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跟随政治委员徐策战斗,徐策在观音塘身负重伤,她组织队伍撤到罗布坳准备安置伤员,又遇滇军袭击,徐策牺牲。余泽鸿继任特委书记兼纵队政治委员,在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司令部任党总支书记和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年11月,由于叛徒告密,游击队被敌包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幸被捕,连夜送到扎西,在关押期间,始终机智的和敌人周旋,继续开展斗争。随后被押送到昭通,在狱中敌人多次会审,“我是爱国青年,跟着红军来磨墨写标语的,我在游击队中只知道写标语,其他的都不知道。”敌人最后以“红军宣传员”的帽子监禁起来。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1937年4月获释被送往四川,经过家乡南溪时,被父亲保释回家,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要她在家经商,不许再参加政治活动。不久破窗逃出,乘船东下,在重庆寻找到中共党的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担任中共川康特委妇委书记,特委委员…… 扎西的歌谣唱道:“遥想当年花木兰,不爱闺帷爱剑戈,更有今日女红军,粗衣草鞋为民急。”扎西人民怀念红军游击队的女英豪,扎西人民在传颂她的事迹。 附录:长征中的巾帼英雄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时,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万余人的长征队伍中有32名女干部,出发不久,因工作需要,彭儒和陈壁英留下来,未参加长征。正式参加长征的女干部是30名(尚有若干负责护理的妇女群众)。她们中有的在中央政府或军队担任要职,有的是经过挑选的省级妇女骨干。30名长征女战士除蔡畅、康克清、刘英等6人外,其余24人被编入中央工作团,团长是董必武,副团长是徐特立,后改编为干部休养连,李坚真任连指导员,吴仲廉任秘书。干部休养连是一支特殊的连队,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师团级以上的伤病员,报务员、机要员,也有待产的孕妇。周恩来曾多次下令,要绝对保证她们安全。在干部休养连负责宣传、护理的女战士被称为政治战士,她们除了负责宣传群众、筹粮筹款外,还要寻找民夫,做好担架排和运输班的工作,责任重大。女战士个个尽责尽职,任劳任怨,缺少民夫时,她们就代民夫扛肩。在为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30名女红军没有一个人掉队,除阚思颖(后改名甘棠)、李桂英和谢小梅中途留下参加地方工作外,其余27名女战士安全到达陕北。

阚学增(1905-19301017),湖北省通山县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毕业于县城高等小学,回乡任私塾教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4年在共产党员魏书的影响下,追求进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到武昌参加武汉国民政府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独立14师任排长。1927年6月率全排士兵起义,这排士兵被改编为通山县板桥区农民自卫队,任自卫队长。1927年11月中共通山县板桥区委成立,任区委书记。1928年1月当选为中共通山县委执行委员。1930年下半年,带领自卫军攻打通山县城,因众寡悬殊,武器落后,未能成功。10月17日,通山农军再次组织力量围攻县城。经过激烈的战斗,农军冲进县城。这时,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向城内农军反扑,农民自卫军损伤较大,被迫撤离县城。战斗中身负重伤。为掩护战友撤退,带领十几名战士在城外的马肚山上阻击敌人的追击。凭借一个山包作掩护,居高临下,手握双枪,一边向山下敌人射击,一边命令身边的十几名战士撤出阵地。这时,山下敌人又一次扑来,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扑上来的几名敌兵同归于尽,牺牲时25岁。

郡望

天水郡:天水在西汉时称上县,属陇西郡,汉武帝时置天水郡,天水属大水郡所辖;东汉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三国时为蜀魏相争之地。以后归属虽有变化,但天水之名始终未变。

会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原越地称大越,隶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

山东齐鲁堂、东蒙阚氏、安徽孝谨堂

一、(闞)k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齐卿阚止之后也。”《姓氏考略》亦注:“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阚本邑名,此当以邑为氏。阚邑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三国时吴有阚泽,山阳人,太子太傅;唐代有阚棱,章丘人,越州都督;宋代有阚洞、阚洙;元代有阚文兴,建康人;明代有阚云,成化举人,任知县;又有阚继禹,嘉靖进士。

二、(闞)

阚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2省阚姓约占全国阚姓人口55%。

阚姓起源:

1、黄帝支系姞姓之裔封于阚,即寿张之阚乡(故城在今山东阳谷、河南范县境内),后因以为氏。

2、阚,春秋时齐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西南之南旺河中),鲁昭公取阚,即为其地,齐大夫食采于此,因氏。一说,春秋时齐悼公大夫阚止之后。

3、满族姓。

阚姓名人:

阚泽,三国时东吴名将,会稽山阴人。

郡望:会稽、天水。

姓氏源流

一、(闞)k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齐卿阚止之后也。”《姓氏考略》亦注:“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阚本邑名,此当以邑为氏。阚邑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三国时吴有阚泽,山阳人,太子太傅;唐代有阚棱,章丘人,越州都督;宋代有阚洞、阚洙;元代有阚文兴,建康人;明代有阚云,成化举人,任知县;又有阚继禹,嘉靖进士。

二、(闞)

阚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2省阚姓约占全国阚姓人口55%。

阚姓起源:

1、黄帝支系姞姓之裔封于阚,即寿张之阚乡(故城在今山东阳谷、河南范县境内),后因以为氏。

2、阚,春秋时齐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西南之南旺河中),鲁昭公取阚,即为其地,齐大夫食采于此,因氏。一说,春秋时齐悼公大夫阚止之后。

3、满族姓。

阚姓名人:

阚泽,三国时东吴名将,会稽山阴人。

郡望:会稽、天水。

堂号

山东齐鲁堂、东蒙阚氏、安徽孝谨堂

一、(闞)k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齐卿阚止之后也。”《姓氏考略》亦注:“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阚本邑名,此当以邑为氏。阚邑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三国时吴有阚泽,山阳人,太子太傅;唐代有阚棱,章丘人,越州都督;宋代有阚洞、阚洙;元代有阚文兴,建康人;明代有阚云,成化举人,任知县;又有阚继禹,嘉靖进士。

二、(闞)

阚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2省阚姓约占全国阚姓人口55%。

阚姓起源:

1、黄帝支系姞姓之裔封于阚,即寿张之阚乡(故城在今山东阳谷、河南范县境内),后因以为氏。

2、阚,春秋时齐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西南之南旺河中),鲁昭公取阚,即为其地,齐大夫食采于此,因氏。一说,春秋时齐悼公大夫阚止之后。

3、满族姓。

阚姓名人:

阚泽,三国时东吴名将,会稽山阴人。

郡望:会稽、天水。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